可可软件交流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78|回复: 0

AI医疗产品的商业模式探索

[复制链接]

2

主题

3

帖子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
发表于 2022-12-21 18:51: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随着越来越多AI医疗产品的面市,AI医疗产品的辅助诊断能力已经慢慢得到临床的认可,当然,目前AI医疗产品还不能替代医生,但是对于临床辅助诊疗的作用已经在慢慢得到临床支持。然而,虽然临床医生慢慢开始接受AI的辅助诊疗,但是AI医疗产品的商业化在我国却一直缓慢且艰难
AI医疗产品的商业化,需要首先解决注册准入的问题,即:人工智能产品需要获批NMPA注册证,否则只能与医院开展临床合作,不能实现真正的商业化;其次,AI产品要有物价准入,才能在医院可以收费;再者,如果真正要大面积铺开使用,医保准入总是难以绕开的话题。
当前,很多AI医疗产品已经实现了第一步,获得了NMPA的二类证、甚至有些产品也获得了三类证。然而,如果我们看已经开展商业化的产品,比如Airdoc, 实现了按调用收费,按单收费,但同时我们也看到,Airdoc的主要买家是私立体检机构,私立机构收费上,相较公立还是灵活很多的。


在公立医院,要实现按单收取调用费,首先伦理委员会应该就难以通过。当前即使获证的AI产品也只能被医院“买断”,不过如果只是被”买断”,AI医疗产品的营收规模总是会受限的,厂商最希望的营收模式大多不是被“买断。”
那么除了一次性售卖给医院,还有别的模式吗?答案是有的。目前也有很多AI软件搭载在硬件上进行销售,此种模式也更容易被医院接受,医院买设备,再搭载附送AI的辅助诊断软件。
AI软件公司向设备商收费,同时,与设备商绑定,以设备作为数据的入口,也更能保证数据来源的稳定,最后AI产品的不断提升的基础也是数据,数据也是今后最宝贵的资产。设备商绑定AI软件能有一个数据收集的接口,也算是与AI软件公司达成双赢
AI医疗产品在海外确实已经比较广泛的在运用,但因为我国医疗环境不同,医疗的强公益属性伦理考量,都使得AI医疗产品的商业化道路更复杂了一些,很多时候确实不是产品有产品力就足够的。
能否成功商业化,在强大产品力作为基础的前提下,还有很多政策面的牵制。不过随着AI产品的产品力越来越强,厂商的不断推广和探索,真正提供价值的AI医疗产品在中国也将慢慢走出自己的商业化之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可可软件交流社区

GMT+8, 2025-4-19 19:35 , Processed in 0.10195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