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软件交流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77|回复: 1

右滑开启一场算法和多巴胺的爱情游戏

[复制链接]

1

主题

2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22-9-21 17: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凌晨3点,北京东四环的一个合租屋里,做主播的黄瓜还没有睡。深夜里,一切都很安静,只有黄瓜,不断做着机械性运动的大拇指。
「每次刷都是节奏很快,在那里动动动,大概就是丑,秃子,胖子,普信男,这个还行,刷一下吧。」
你大概已经想到了,黄瓜刷的就是当代年轻人必备的约会软件APP。
突然在快速的左滑右滑中,黄瓜感受到了一阵疼痛。
「我发现大拇指有些打颤。」
这是因为大拇指长期屈伸活动,造成大拇指肌腱炎症。也就是说黄瓜刷约会软件刷出了腱鞘炎。
「我觉得自己蛮可悲的,我居然是在凌晨3点的时候,刷约会软件刷出了腱鞘炎。我一定是这个城市里特别可悲的一个人。」
作为各大约会软件的资深用户,黄瓜有着快十年的使用经验,她通过软件认识了前两任伴侣。其中一个甚至走到谈婚论嫁的阶段。
而现在,距离上段恋情已经过去了3年,软件上的另外一半却还迟迟不来。黄瓜不愿意放弃这些好像藏着魔法的约会软件。尽管她付出的代价可能是刷到手指颤抖。
「可能在内心深处有一种侥幸心理,说不定这一次能刷出来一个能真正能结婚的人。」
约会软件出现在我们生活的10年里,大家最愿意讨论的问题是,它到底能不能帮我们找到真爱?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使用者正面临着另外一种困境:为了寻找爱,他们下载了软件,最后不知不觉中爱上了软件。
在这里收藏着几百个配对,几千条喜欢,和无穷无尽、让人充满遐想的爱的可能。用黄瓜的话说,你好像永远无法逃离。
「就像不愿意卸载抖音一样,不想删除它。」
这一次我们想要探索下,这些让人舍不得删除的约会软件到底有什么秘密?
「我觉得约会软件是一个有效途径。」这是小莉,我们在一个公园里采访了她。
小莉是一个互联网公司的策略分析师,在她看来,所有浪漫故事的开始都少不了约会软件的影子。
「我实在想不到,像我们这代人,如果不用dating app,要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认识男生。」
有这种想法的不只小莉一个人,根据社交软件,探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发表的一份报告。
在95后的单身用户中,有将近6成人会用约会软件来选择伴侣。
「那这批用户有一个显著的特征是他们是互联网的原住民。」孙萍是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所的助理研究员。她认为现在的单身年轻人之所以会在约会软件寻找伴侣,是因为现在他们的生活早已经被深度互联网化了。
「互联网的原住民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他会天生对使用社交媒体,或使用手机有一种自适应,他认为这是他生活一部分。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们很多的社会关系,其实都在被虚拟化。网上交友也是他们对外社交的一种方式。」
在迎合了年轻人的交友方式之外,约会交友软件也存在一个巨大的潜在用户池。
第七次普查人口显示,中国的单身成年人口有2.4亿人,这就意味着有成千上万的人拿着爱的号码牌排着队,等待着那个她的到来。
问题是你愿意等多久呢?
小莉告诉我她可不愿意去做被动的等待,她也尝试通过熟人去认识潜在的厉害对象,结果往往都是令人失望的。
「熟人推荐都是很不OK,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相亲就是搞不定大部分女生的男生和不被大多数男生搞定的女生凑在一起。」
当然如果你有一个数字红娘,这就是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故事。
综合不同约会软件公布的数据,每个月都有十几万的活跃用户都在做着左滑右滑动作。庞大的样本库,一天认识100个可能交往对象并不是什么难事。
当选项变多,难免会有一种挑花眼的感觉,小莉就明显感觉,面对刷不完的男生,很容易对约会软件产生麻木迷恋感。
「就是有一种选妃的感觉,哈哈,就是一下子面对那么多候选人,看着那么多帅哥,每天沉迷其中,无法自拔。刷着刷着一个小时就过去了。」
刷出腱鞘炎的黄瓜也有类似的感觉,约会软件的魔力不仅在于能够快速认识好多人,更重要的是这些人打破了日常生活的圈层。
「比如会和一些看起来像是成功人士的人聊天,然后就觉得很奇妙,觉得自己居然和这种人聊上天,这种人也不会喜欢我。然后就觉得自己是不是可以多认识不同层次的人,比如玩乐队,玩滑板,还有老外。感觉自己好像被很多人喜欢。」
孙萍解释当你和另外一个人在互联网相遇,其实是标签和标签之间互动和反应产生的结果。
「他的年龄,他的教育,他的兴趣爱好,甚至他的家庭背景,这些标签就成了定义互联网虚拟人的依据。这些元素综合在一起,通过算法,我们就可以做出一个匹配的逻辑。」
大量的用户数据再加上一个高效匹配算法,让约会软件变成一个飞速转动的轮子。让匹配概率大大增加。
「我的是1359。」这是小宇,一个98年的在校生,1359是他在某个约会软件累计收到的匹配数量。换句话说,他和1359位看对了眼,并且选择右滑。
「你发现你左滑右滑,给你的那些人当中,其实是有固定画像的。感觉给我的一类人。一类我看了会心动的人。」小宇觉得在一定程度上,算法已经拿捏了他的个人喜好。
而且每天都在增加的配对数量,也总是让他想回到这个约会软件里,去获得一种认可感。
「我会觉得我已经match了这么多人,我可以在这里选择我也喜欢的人。」
在短时间里让用户可以感到开心满足,或者用一些采访对象的说法,制造一种可以找到爱,和我特别受欢迎的错觉。
在约会软件里可以寻求一种刺激感,会感觉哇,我居然可以这种人配对,哇,他居然也喜欢我。
最直观的就是每天都会收到提醒,有多少人喜欢你,这个数值在现实生活中是难以想象的。采访到的用户都是以千起步的喜欢。
黄瓜就会特别关注今天又有多少人喜欢我。
「每一天数值都是在增长,就有一种魔幻的感觉,感觉自己就会特别有自信。」
为了获得更多喜欢,黄瓜开始研究更好包装自己的方式。
「把自己简介设置的好玩一些,把自己包装有文化一点,把自己的照片P的好看一下,就会有十几个人排队和你聊天。」
为了留住用户,社交软件常常会设置强提醒,给你营造一种你很受欢迎的错觉。你一更新资料,就会有小窗弹出来,谁谁谁又喜欢了你。
你一没上线,就会收到短信召回你,哪位男性过来看了你的照片,停留多少秒,很想认识你,颗粒度细化到这种程度,用这种话术让你觉得,互联网上有一堆男士,看着你照片流口水,我们需要你,你回来吧。
你一发动态,2秒,就会有人给你点赞,你一刷给你点赞的人,会发现有30%-50%的是机器人,是假的。
有很多用户,甚至都怀疑在上面碰到很多用户是假人。这些人不会聊天,只会点赞。
更加荒谬的是,有些网友甚至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参与到了制造假人的过程中。
小张是一个在校大学生,他和我分享了这样一个经历,不久前,他学校一个部门组织大家参加一个赞助活动,活动要求,所有人从一个链接下载一个软件,出生日期要填真实的,不过性别都要求填写女生。完成之后,需要连续使用这个APP两天,然后就可以卸载了。
在点击APP发现,这不就正是大家都爱使用的约会软件吗?
曾经在某个约会软件做过多年市场营销的小王告诉我,类似这样把真人账号洗成机器人账号的做法并不少见。当然现在还有更高级做法,不仅能让这些机器人给你点赞,还能和你聊天。
在孙萍看来,尽管约会软件,披着交友甚至寻找爱情的外衣,但是它的核心逻辑和其他平台并没有两样。是想要占有你的注意力。注意力带来的就是流量。
「我们可以设想下你的手机里面可能有十几个APP,它们就像你后宫的妃子一样,每天都要争宠,谁能粘住你,那就是最大的胜者。那为了粘住你,它们就要施予各种技巧。」
结果就是随着你的使用时间越来越长,软件的机制就会变的越来越完善,而你就会变的越陷越深。更可怕的是你的大脑会告诉你快去打开那个软件吧,再滑一会吧,说不定就能滑到你的那个他。
这背后其实是软件在运用基础的心理学知识,把用户变成赌徒的一个过程,要知道大多数的约会软件都有一个核心的功能设计,那就是不喜欢就左滑,喜欢就右滑。
这个滑动机制是由约会软件的鼻祖Tinder发明的,在HBO一档关于社交软件的纪录片中,Tinder的一个联合创始人介绍,关于左滑右滑的功能想法来来源于他在大学里上的一门心理学课,这个设计的本质就是让人们拥有不可预测,但却频繁奖励。从而对软件上瘾。
小王告诉我,他们在最初设计软件的时候,也参考了Tinder的滑动机制。
「你在别的社交APP里你在刷你身边你想认识的人,其实就是一个信息流的逻辑,就像买菜,大家像商品成列在那,然后我看一下条件符不符合,来决定我想不想和你聊,左右滑,然后match其实有点像开盲盒。」
在黄瓜的使用经验中,这种不可预测的惊喜就是跟一个真人大帅哥互相匹配。
实际上,当你收到一个不可预测的奖励的时候,大脑会分泌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当大脑适应了不可预测的奖励,知道它会带来好的体验。它就会预先分泌多巴胺让人感到愉悦,从而形成一个多巴胺循环。
对于黄瓜来说,偶尔刷到帅哥用户带来的激励足以支撑她在软件里待上个半小时。
「我期待能刷到一个大帅哥,然后会觉得这种大帅哥都会滑到我,那说明我长但还是可以的。那我就再滑滑。」
一边是多巴胺循环在在作祟,另外一边是算法孜孜不倦地进行着让人看花眼的智能推荐。慢慢很多用户逐渐淡忘了最初纯粹寻找爱的目的。
许多人开始产生这样的感觉:与其说是在社交,不如说是把自己变成商品,放在上面销售,即便是这样,很多用户也觉得这是一个不得不去接受的设定。
像是黄瓜和她身边朋友们就很难从工作中抽身,在线下去认识新的交友对象。
「只能去寄希望于这些软件上面去认识一些人。即便知道被标签化,我们变成了商品,但也没有办法。」
用户玛丽更愿意把自己看成一个产品,因为产品是可以不断打磨和包装的。
「我都一直说我们每个人就是一个产品,那你的资料就是你的说明书,你希望别人怎么来看待你,那你就在资料上怎么写。」
但是当我们变成产品,这对于约会软件和平台来说意味着什么?
孙萍认为,很多用户为了完善自己在软件上的商品属性,会给予平台大量的个人数据,而这些数据经过清洗之后,往往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
「它可以基于这个做用户的市场调查或者是兴趣匹配。比如很多平台会猜出你喜欢什么歌,你喜欢买什么东西,喜欢穿什么样的衣服,都可以对你进行一个精准的预测。」
某一个约会软件的隐私政策中写到这样一条:我们可以能会通过某些功能收集到信息用于我们的其他服务。收集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昵称,年龄,性别,生日,手机号码,星座,行业,公司,家乡,个人位置等等,而其他服务可能包括展示广告和进行精准化服务和内容等等。
这些公司或许正拿着用户的数据去赚钱,而且未来这个趋势会越来越大。当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被数据化之后,挣钱的生意也会随之而来。
不过在调研中,孙萍也发现用户对于自己的数据的用途并没有那么在意。或者说不会想到这么长远的问题。
爱会发生吗?这个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在某种程度上,约会软件正在改变年轻人对于爱情和恋爱的看法。
在约会软件里待久了,就会产生一种「速食爱情」的感觉。
大家一起约个咖啡,约顿饭,聊一下工作,或者是对于一些事情的看法。但其实没有完全展示自己真诚的一面。因为彼此都不想要受伤害,所以都会表现出对对方没有那么上心和在意。
如果这种模式一次次发生之后,其实是会有一些失落。你觉得感情就那么回事,因为你发现所有的真情停留的时间都很短暂。
孙萍在调研中发现,很多用户在使用软件时候会有一种「中辍行为」。用户会在某一个时间段下载这个APP,用一段时间之后,然后卸载掉。过一段时间在下载回来、再卸载,再下回来、再卸载......这种断续的使用意味着维持着一段长期关系好像变得没有那么重要。
而对于约会软件来说,你是不是能从上面找到爱,或者发展出一段长期的关系并不是他们关心的事情。小王说软件后台确实收到很多感谢信,但到底成了多少对,这些数据平台是不会主动去收集的。
那平台在乎的数据到底是什么呢?
小王透露,最重要的一个数据是帮大家匹配了多少次。
「用户匹配多了,一定程度上代表他的体验好了。用户体验好了,一定程度上他就更加愿意为你付费。」
2020年探探公布了六年内成功匹配数据,6年累计注册用户达到3.6亿+,成功匹配数151亿+,平均每位用户都在探探上成功匹配过41次。
发展付费会员一直是约会软件盈利的主要模式。Tinder母公司的首席财务官告诉媒体,Tinder 70%的收入都是来自于付费用户。而国内比较出名的约会软件探探的官方数据显示,在2020年第一季度,探探一共有420万的付费用户,总体贡献了5390万的净收入。
在小王的观察中,付费用户里面男性的占比远远高于女性。那如何吸引更多可能会付费的男性用户。财富的密码藏在女孩儿身上。
「我觉的大家都在努力想尽办法取悦女生,因为一个社交平台,如果女性体验好了,女性用户质量就会好很多。」
玩过一阵子的Dating app ,「探探」,心态比较随意,就是想要认识些新人换换空气。后来加了很多好友,也分不清谁是谁,说几句话都没有下文了,有点疲惫。那种感觉就像高铁上有人吃着康师傅红烧牛肉面,闻着好香,自己吃几口就不香了。
写到这里,我又打开了「探探」,划了几下,心想这个软件的会员服务里应该增加帮选照片和改写资料这两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

帖子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
发表于 2025-4-11 06: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珍爱生命,果断回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可可软件交流社区

GMT+8, 2025-4-19 05:26 , Processed in 0.11027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