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软件交流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1|回复: 0

数控机床行业研究

[复制链接]

1

主题

6

帖子

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
发表于 2022-10-5 19:31: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机床
机床是制造机器的机器,所以又称为”工业母机”。机床将金属毛坯等材质的工件加工成机器零部件,凡属精度要求较高和表面粗糙度要求较细的零件,一般都需在机床上用切削的方法进行最终加工。
机床的质量、精度和加工效率等指标直接影响制造业产品的质量水平,因此机床在下游制造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机床的分类
按照材料成型的分类方式,机床产品可以分为金属成形机床、金属切削机床、铸造机械、木工机械、铸压机械及其他。
其中:
金属成形机床:是指折弯机,剪板机,冲床及锻压机床,通过其配套的模具对金属施加强大作用力使其发生物理变形从而得到想要的几何形状。
金属切削机床:用切削、磨削或特种加工方法加工各种金属工件,使之获得所要求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的机床(手携式的除外)。金属切削机床是使用最广泛、数量最多的机床类别。
二、行业法律法规及政策

1、数控机床近年行业政策
时间名称内容
2006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发展大型、精密、高速数控装备和数控系统及功能部件,改变大型、高精度数控机床大部分依赖进口的现状,满足机械、航空航天等工业发展的需要。
2015《中国制造2025》强调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装备、轨道交通装备等多个高端装备制造领域要进行技术突破,并提出了装备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变的重要趋势,全方位描绘了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发展的路线,规划同时也强调了要重视“四基发展”,提升制造业基础能力到2025 年,我国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国内市场占有率目标将超过80%,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总体进入世界强国行列
2016《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 年 3 月,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 在高端装备创新发展过程中提到高档数控机床,明确提出“研制精密、高速、柔性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及集成制造系统,以提升可靠性、精度保持性为重点,开发高档数控系统、轴承、光栅、传感器等主要功能部件及关键应用软件。”
2016.11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加快高档数控机床与智能加工中心研发与产业化, 突破多轴、多通道、高精度高档数控系统、伺服电机等主要功能部件及关键应用软件,开发和推广应用精密、高速、高效、柔性并具有网络通信等功能 的高档数控机床、基础制造装备及集成制造系统。
2016.12关于印发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 年)的通知工信部联规〔2016〕349 号创新产学研用合作模式,研发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五类关键 技术装备。
2018.8工信部国标委关于印发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8年版)的通知依据基础共性标准和关键技术标准,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业机械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大重点领域,同时兼顾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需求,优先在重点领域实现突破,并逐步覆盖智能制造全应用领域。
2019.10十三部门关于印发制造业设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计划(2019-2022年)的通知工信部联产业〔2019〕218 号(三)总体目标 在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汽车、电力装备、 石化装备、重型机械等行业,以及节能环保、人工智能等领域实现原创设计突破。
2021.8国资委党委扩大会议针对工业母机等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努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肩负起产业链“链主”责任,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加强上下游产业协同,积极带动中小微企业发展
三、产业链

数控机床上下游产业如下图所示:
(一)行业上游情况
机床的核心零部件包括:
结构件:整台机床的基础和框架,支承机床的各主要部件,由床身、立柱、滑座、工作台、横梁、主轴箱等构成。
控制系统:由程序、输入/输出设备、CNC 系统、可编程序控制器、伺服控制模块等组成,通过编程实现工作命令产生和传达。
传动系统:主要用于辅助机床运动,包括导轨、滚珠丝杠、主轴等。
驱动系统:由高速主轴、电机等组成。100 万以下的机床通常使用普通电机,100 万以上的机床大多使用伺服电机。
从零部件的成本构成来看,结构件是最大的成本项。在机床生产成本中,原材料占比最高,为 73.9%,其次是人工、折旧与其他制造费用,分别占比 11.9%、7.9%和 6.4%。在原材料成本中,结构件占比最高,达 40%,价格受钢材影响较大;其次是控制系统、传动系统、驱动系统,分别占比 21%、18%、13%。
 (二)行业下游情况
  机床是工业制造的基础设备,机床下游应用领域包括航空、铁路机车制造、模具制造、电子信息设备制造、汽车制造、工程机械设备制造、通用零部件、3C电子等领域。
部分高端数控机床的下游应用:
行业针对零件需求机型
航空工业飞机机翼、机身、尾翼等和发动机零件需要大批高速五轴加工中心、龙门移动式高速加工中心、精密数控车床、精密卧式加工中心、多坐标镗铣中心、精密齿轮和螺纹加工数控机床等
铁路机车制造业高铁机车车体、车轴、车轮等大中型数控机床:数控车床、立卧式加工中心、五轴加工中心、龙门镗铣床、镗铣加工中心等
兵器制造业坦克、装甲车辆、弹、炮、引芯等产品。数控车床、立卧式加工中心、五轴加工中心、龙门镗铣床镗铣加工中心、齿轮加工机床等
模具制造业汽车覆盖件模具,压铸模具,成型挤压模具等高速数控铣床、精密电加工机床、高精度加工中心、精密磨床
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高端电子产品外壳、电机转子定子、电机壳盖小型精密数控机床:高速铣削中心、高速加工中心、小型精密车床、小型精密冲床、精密和超精密加工专用数控机
电力设备制造业发电设备重型数控龙门镗铣床、大型落地镗铣床、大型数控车床、叶根槽专用铣床和叶片数控加工机床等
输变电设备数控车床、加工中心、数控镗床
冶金设备制造业连铸连轧成套设备大型龙门铣床、大型数控车床
工程机械制造业变速箱、挖掘臂、车体、发动机等中小型数控机床:数控车床、中型加工中心、数控铣床和齿轮加工机床等
造船工业柴油机体重型、超重型龙门铣镗床和重型数控落地镗铣床以及大型数控车床和车铣中心、大型数控磨齿机、曲轴镗铣床、大型曲轴车铣中心和曲轴磨床等

四、市场规模

(一)中国数控机床整体市场规模
(1)数控机床产业规模大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数控机床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 报告》预测,我国2019年数控机床市场规模为3728亿元,到2024年将达到5,728 亿元。
(2)数控机床更新换代需求大
我国金属切削机床产量上一轮高峰为 11 年的 86 万台,按十年理论使用寿命进行测算,22-24 年我国金属切削机床的年均理论更新量为 79 万台,是 20 年产量 1.8 倍,行业更新需求空间巨大;此外,18-20 年我国金属切削机床实际产量为 49/42/45 万台,远低于理论更新量的 60/65/73 万台,且更新缺口正不断扩大。因此,经历了十年深度调整,我国机床行业产销水平正处于历史底部,随着下游客户的产业升级+存量机床的理论寿命接近尾声,新一轮更新周期即将启动,而前期被抑制的更新需求有望加速释放,进一步延长本轮更新的景气周期。
(二)金属切削机床规模及占比高
2019年,中国数控机床产业结构中数控金属切削机床产业规模1739.6亿元,占比最高,达到53.2%;数控金属成形机床产业规模932.0亿元,占比28.5%;数控特种加工机床产业规模549.4亿元,占比16.8%;其它数控机床产业规模49.0亿元,占比1.5%。
预计2020-2022年,数控金属切削机床依旧占据最大份额,且占比小幅下降趋于稳定,到2022年产业规模为2132.9亿元,占比达到53.0%。数控金属成形机床产业规模略有扩大,到2022年产业规模为1146.9亿元,占比为28.5%。数控特种加工机床未来三年占比仍在较低水平,到2022年产业规模为684.1亿元,占比17.0%。
2021年1-8月,我国金属切削机床累计产量为39.8万台,同比增长40.6%。
(三)我国高端机床市场需求较大,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受益于我国汽车、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船舶、电力设备、工程机械等行业快速发展,机床市场尤其是高端机床增长迅猛。
但我国数控机床企业主要定位于中低端市场,高端数控机床国产化率依然较低,国外企业占据较大市场优势。根据前瞻研究院整理的资料,2014-2018 年我国低档数控机床国产化率较快,2018 年约为 82%,中档数控机床国产化率 2014 年至 2018 年也由 45%提升为 65%,但高端数控机床国产化率 2018 年仅为 6%。2020年我国进口各类金属切削机床总计金额48.9亿美元,2021年1-7月累计进口金属切削机床 35.98 亿美元,累计同比增长 26.3%。

(四)航空航天产能快速扩张,对机床需求量大
(1)军用飞机加工市场对机床需求量较大
我国以歼击机、轰炸机为代表的的军用飞机,数量不到美国的1/4,而且美国主要以第三代战机、第四代战机为主,而我国主要以第二代战机、第三代战机为主,第四代战机的比例不到2%,因此战机的更新换代需求也非常大。根据多家的券商研究报告,“十四五”期间我国国内军机的数量将快速提升,预计达到2900架,总价值为1.14万亿元,若保守计算零部件加工占飞机价值量的30%计算,十四五期间军用飞机零部件加工的市场规模规模约为3420亿元。
(2)民用飞机加工市场对机床需求量大
在ARJ21、C919、CR929为代表的民机市场方面,据《中国商飞公司市场预测年报(2018-2037)》,预计到 2037 年,我国累计交付 9,008 架客机,价值约 9 万亿人民币。飞机制造领域未来 20 年市场空间合计约 10.4 万亿,若保守计算零部件加工占飞机价值量的15%计算,未来20年军用飞机零部件加工的市场规模规模约为15,600亿元。在大型无人机为主的航空飞行器近年来也增长较快,2020年注册无人机数量及经营性飞行航时大幅增长,2020年全行业注册无人机共52.36万架,较2019年底增加33.57%。
(3)“小核心、大协作”促进航空航天配套商产能增加
在军工集团“小核心,大协作”的发展思路指引下,以中航工业为例,当外部协作达到理想状态后,主机厂理论上将仅仅保留设计、总装和试飞三大核心环节,所有的零部件加工业务都将外部化,外协比例在十四五期间有望实现较快的提升,主机厂逐步退出一般能力制造业务,实现由“飞机制造商”向“系统集成商”的逐渐转变,向最终建成“主机集成+专业化配套+社会化服务”有机结合的航空产业生态圈前进。
(4)其他航空航天领域
除航空领域,以导弹、火箭为代表的航天零部件加工领域,在十四五期间,市场需求亦处于高速增长状态。例如练兵备战将拉动导弹需求增长,华东军民融合装备技术研究院等机构预计我国目前各类导弹市场规模约为340亿/年,十四五期间复合增长达40%左右。我国商业航天目前处于较快发展阶段,2009年-2018 年全球平均每年发射 230 颗卫星,预计2018年-2028 年平均每年发射 990 颗卫星,卫星发射量的大幅增加带来商业火箭制造市场需求的增加。
航空航天零部件加工对质量要求高、工艺较为复杂,在该领域内绝大部分机床为欧洲品牌机床,近年来相关部委屡次出台政策支持国产机床厂商在航空航天领域的渗透。
(五)五轴机床及龙门机床的市场需求
五轴机床的完整加工缩短了生产过程链,减少装夹次数,一次装夹完成五面加工。过程链的缩短和设备数量的减少,工装夹具数量、车间占地面积、设备维护费用和人力成本也随之减少。五轴机床可以加工复杂形状和更高精度的零部件,是加工航天、船舶、精密仪器、发电、高精医疗设备等行业关键部件的重要工具。
航空航天领域由于机械切削量大,对能实现柔性、复合加工的大功率数控高速切削机床需求尤为迫切。如飞机零件大多为铝合金或钛合金材料,一般外形轮廓尺寸都很大,属薄壁多腔的整体框架结构,机械切削去除量大,表面质量要求高。加工此类零件需要大型、重型机床装备,要求工作台承重10t以上,有效行程在15m以上的高刚性机床,如数控龙门镗铣床、数控龙门加工中心、数控落地镗铣床和数控五轴联动龙门加工中心等。

五、行业发展趋势

(一)机床行业整体的发展趋势
(1)机床数控化率将继续提升
我国机床行业数控化水平与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日本机床数控化率超过 90%,德国机床数控化率超过 75%,美国机床数控化率超过 80%,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 2020 年新生产金属切削机床的数控化率仅为 43%。《中国制造 2025》战略纲领中明确提出:“2025 年中国的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将从现在的33%提升到 64%”,我国机床数控化率仍有广阔的提升空间,并将带动数控机床行业的蓬勃发展。
(2)机床需求向大型化、高档化、成套系统化、智能化、个性化方向发展
大型的、高档的、具备成套系统能力的、智能的、能够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是数控机床发展的重要趋势。《中国制造 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提出:“未来十年,电子与通讯设备、航空航天装备、轨道交通装备、电力装备、汽车、船 舶、工程机械与农业机械等重点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进步将对数控机床与基础装备提出新的战略性需求和转型挑战。对数控机床与基础制 造装备的需求将由中低档向高档转变、由单机向包括机器人上下料和在线检测功 能的制造单元和成套系统转变、由数字化向智能化转变、由通用机床向量体裁衣的个性化机床转变,电子与通讯设备制造装备将是新的需求热点。”
在航空航天领域,公司前期数控加工装备以三轴为主,随着加工技术与设计思路的发展,国内新研发的军机、民机对理论上的力学要求、重量要求更高,该类零件也往往具有零件尺寸更大、加工精度更高、加工难度更大等特点。近年来民航客机上还出现了一种利用超大型整体机翼结构零件代替机翼组件甚至部件的结构。
(3)国际局势恶化,中高档机床市场进口替代空间大
近年来,国内中高档数控机床市场亦出现了一批具备核心技术的新兴民营机床企业,其产品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综合竞争力大幅提高,民族品牌开始崛起, 逐渐形成进口替代趋势。另外,在中美贸易战的大背景下,美国在高科技领域限制中国的全球化进程,这使得国内行业供应链被迫进行调整,加速了进口替代的进程。
当前,我国工业母机瓶颈仍然突出。西方国家持续加强对华技术封锁。由于西方国家依 据“巴统协定”和“瓦森纳协定”等出口控制机制限制成员国向中国等国家出口武器 装备和尖端技术产品,西方国家对以五轴联动数控机床为代表的高端数控机床出 口进行了严格管制。部分高端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完全无法从国外进口,导致国内 重要企业的战略装备生产出现“卡脖子”的问题。中美贸易摩擦进一步加大了我国 高端机床的进口限制,我国航空、航天、兵器、船舶、核、电子等急需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的军工行业面临全面封锁。
(4)五轴联动加工技术的推广及普及是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工业上需要加工复杂的曲面,舰艇、飞机、火箭、卫星、飞船中许多关键零件的材料、结构、加工工艺都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加工难度,用传统加工方法无法 达到要求,必须采用五轴联动、高速、高精度的数控机床才能满足加工要求。随着汽车轻量化趋势,传统由多个零件组成的部件向单一零件整合,零件加 工特征由平面转向空间,目前国际上主要的汽车零部件加工装备供应商包括格劳 博、马扎克、德玛吉等大量采用五轴机床组建生产线。
(5)由单一产品销售向智能制造系统集成方案方向发展
长期以来,国内大多数数控机床企业只专注于生产某一领域的机床产品,并 不具备提供自动化生产线的解决方案的能力。近年来,下游企业对机床供应商提 出了新的需求,趋向于与具备成套的设备生产能力、提供全套解决方案或承担更 为复杂的工程总承包项目能力、自动化系统改造能力的供应商合作。拥有自动化、 柔性化、智能化生产线“交钥匙”工程能力的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商将可以满足客户 个性化、定制化、差异化的生产需求,进而提高客户黏性。此外,国家和地方政 策对制造业进行自动化生产线建设的鼓励也必将推动智能制造装备供应商向智 能制造系统集成方案提供商转变。
六、行业竞争情况

(一)德日美意等国占据全球市场主要份额,并占据国内高端市场
当前全球机床市场以德国、日本、美国的机床厂商为主,根据赛迪顾问发布的《2019年数控机床产业数据》,营业收入前十名的公司全部为德日美三国的公司,其中山崎马扎克以52.8亿美元位列第一,德国通快营收达42.4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二,德马吉森精机位居第三。
此外,国外在航空航天行业的知名机床厂商有瑞士的斯达拉格-海科特(Starrag Heckert)、利吉特(L i e c h t i)、意大利的法拉利(C.B.Ferrari)和德国的哈米勒(Hamuel)等,目前这些机床厂占据了中国航空航天类机床业务的绝大部分市场份额。
产品定位上,国内机床产品定位中,高端定位较少,多聚集在中低端,容易造成行业内产品重复趋同,同时技术服务延伸较少,对客户需求响应慢;技术积累与人才培养方面,国有企业技术积累断代叠加新生代民营企业技术积累时间较短,与欧洲/日本的百年技术积累处于明显弱势地位,同时人才培养上,产学研脱节+人才流失拉大了与国外机床强国的差距;此外,国内机床产业链配套不健全,研发-生产-客户服务的流程存在阻塞或是缺失的状况,导致用户对国产高端机床信任度低。当前时间节点看,虽然行业内出现了较多积极地变化,但国内机床产业环境的弱势情况依然存在。
(二)近十年来国企机床厂商市场份额处于不断降低的趋势
  我国工业体系建设之初,发展出了十八家知名大型国有机床厂商,国有机床厂商在我国机床厂商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根据 Gardner 公司 2012 年 5 月发布的 《金属加工内部报告(Metalworking Insiders Report)》中的“世界金属加工机排行榜”显示,沈阳机床集团 2011 年产值 27.8 亿美元,位居世界机床企业销售产值第一位,大连机床也以 23.8 亿美元的产值位居世界第四。
但近十年来,我国国企机床厂商市场竞争力和份额处于不断下降趋势,国企机床厂商管理较为僵化,易受行政影响,对市场的反应速度慢,售后服务提供不足,且以往主要为追求规模主要集中在以价格竞争为主的低端市场。随着民营经济的崛起,以及欧美、日韩、台湾厂商的竞争,逐渐丧失竞争优势,主要国有机床企业在转型中进度较慢陷入经营困境,沈阳机床、大连机床实施破产重整。
(三)上市公司为代表的民营机床厂市场份额逐渐增加
从市场占有率来看,我国机床行业市场非常分散,国内机床工具协会将机床工具企业划分为8个细分行业,截至 2020 年12月,我国机床工具行业规模以上(年营业收入 2,000 万元以上)企业共计 5,720 家,2020 年机床工具行业实现营业收入规模为 8622.5 亿元,同比小幅增长 5.5%。
尽管民营企业较国有机床厂商积累时间短,但部分民营机床企业抓住行业转型升级机遇,定位中高档数控机床产品,围绕汽车、消费电子、高端装备等下游行业需求实施产品开发,产品质量稳步提升,价格优势突出,在机床行业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崭露头角,成为我国机床行业的骨干企业,业务规模不断增加,并于2015年以后逐渐上市。以下为国内上市机床厂商的机床类业务营业收入:

成立日期机床营收(亿)销量(台)主要产品类型
创世纪200330.9315657高速钻铣攻牙加工中心、立式加工中心等
秦川机床199817.0310586车床、磨床等
海天精工200215.952529加工中心、车床等
亚威股份200010.703531成形机床
纽威数控199711.572091加工中心、车床等
沈阳机床(st)19938.037000车床、加工中心等
国盛智科19997.191330加工中心、车床等
日发精机20005.93909加工中心、车床等
浙海德曼19934.093500车床等
宇晶股份19983.602105磨床等
宇环数控20042.66927磨床等
华东数控20022.021344磨床、加工中心等
华辰装备20071.9139磨床
科德数控20081.7195加工中心、磨床等

成立日期机床营收(亿)销量(台)主要产品类型
创世纪200330.9315657高速钻铣攻牙加工中心、立式加工中心等
秦川机床199817.0310586车床、磨床等
海天精工200215.952529加工中心、车床等
亚威股份200010.703531成形机床
纽威数控199711.572091加工中心、车床等
沈阳机床(st)19938.037000车床、加工中心等
国盛智科19997.191330加工中心、车床等
日发精机20005.93909加工中心、车床等
浙海德曼19934.093500车床等
宇晶股份19983.602105磨床等
宇环数控20042.66927磨床等
华东数控20022.021344磨床、加工中心等
华辰装备20071.9139磨床
科德数控20081.7195加工中心、磨床等

创世纪、秦川机床、海天精工、纽威数控和亚威股份市占率位居前五,分别为2.85%、1.57%、1.47%、1.06%和0.98%,上市公司CR5预测市占率仅为7.81%,行业内绝大部分企业收入处于3000万以下。
具体来看:
创世纪:主要是通用产品和面向3C领域,高端产品不足,五轴机床尚处于研发中。
秦川机床:2020年被营收在 30 亿元上下波动,但利润却下滑严重, 2018-2019 年更是亏损 2 亿多,2019 年被施行 ST 警告,2020年商用车变速箱巨头法士特公司成为公司的控股股东,主要优势是齿轮加工机床。
海天精工:成立于2002年,2020年度销售收入为16亿元,净利润1.38亿元,下游客户主要是汽车、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
亚威股份:公司产品为金属成形机床领域,是国内折弯机和冲压机床龙头。
纽威数控:高端机床占比较低,2018年、2019年、2020年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实现销售分别为 480.63 万元、477.74 万元和 1,996.85 万元,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 0.50%、0.50%和 1.71%。
沈阳机床:主要以通用机床为主,盲目扩张,产品成本高昂,已经被ST。
国盛智科:钣金和铸件起家,钣金和铸件大部分自制,下游行业主要集中在机械设备、汽车和精密模具领域,近年来也开始拓展航空航天领域。
日发精机:公司业务较多,涵盖了数字化智能机床及产线、智能制造生产管理系统软件、航空航天零部件加工、航空运营及服务等,公司的优势在于能提供整个生产线及工厂的设备,类似于解决方案,在高端轴承磨超加工及装配生产线领域,公司产品市场占有率第一。
浙海德曼:公司的主要下游行业是汽车行业、工程机械、通用设备行业,航空航天机床占比较低,2020年招股书中表示下一步开始研发五轴联动数控机床,说明在五轴联动数控机床方面研发较晚。
宇晶股份:机床产品主要应用于玻璃、蓝宝石、硅材料、磁性材料和陶瓷材料等硬脆材料的切割、研磨和抛光加工,非金属材料的切屑。
宇环数控:公司主要围绕消费电子和汽车零部件等主要产品市场进行技术创新。
华东数控:以通用机床和三轴机床为主,五轴机床处于研发中。
华辰装备:主要以轧辊磨床为主,前客户已分布在铁路、汽车、通用机械制造、航空航天、军工、钢铁、冶金等多个行业。
科德数控:该公司的主要客户亦是航空航天领域,且主要为五轴联动机床,该公司的五轴联动机床主要为生产中小型发动机,是比较细分和专精的领域。
(四)航空航天类机床市场:国外厂商占有率高
我国航空航天领域的机床高度依赖进口,国产化机床渗透率不足10%,同时随着国际局势持续演变,西方国家持续加强对华技术封锁。西方国家依据“巴统协定”和“瓦森纳协定”等出口控制机制限制成员国向中国等国家出口武器装备和尖端技术产品,西方国家对以五轴联动数控机床为代表的高端数控机床出口进行了严格管制。部分高端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完全无法从国外进口,导致国内重要企业的战略装备生产出现“卡脖子”的问题,五轴联动数控机床进口替代工作迫在眉睫。
国内有能力在航空航天领域应用的机床厂商较少,航空航天领域部分机床厂商主要包括哈默公司、德马吉森精机、马扎克、海天精工、宁庆数控、科德数控、拓璞数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此外,台湾和欧美等国有一系列在航空航天领域的专精机床厂商。
七、行业进入壁垒  

 (一)数控机床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
数控机床通常由控制系统、伺服系统、检测系统、机械传动系统、机床本体及其他辅助系统组成,其技术涉及多个领域,如机械制造技术、信息处理、加工、传输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伺服驱动技术、传感器技术、软件技术等。同时世界机床技术还在朝着高速化、高精度化、功能复合化、控制智能化、体系开放化、信息交互网络化等方向发展。上述因素要求企业具有较高的技术开发和集成能力,以及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
(二)行业发展要求企业具备较高的工程成套能力
随着行业的发展,用户对数控机床生产厂商提出了“交钥匙工程”的要求, 使得生产厂商从单纯的产品制造而进一步向前端的产品选型和工艺设计,以及后端的人员培训、安装调试方向延伸,要求企业能提供产品的全寿命服务,对企业产品品种和规格的多样性提出较高的要求,这就需要企业有较高的系统集成能力和工程成套能力。
(三)客户对数控机床生产厂商的品牌要求较高
由于数控机床是机械制造业中的耐用消费品,一般其使用寿命可以达到 10 年左右,所以客户对数控机床产品的质量及性能的稳定性都有较高要求,确认订单前需要较长的时间进行认证、需要一个逐步接受和认可的过程。这就需要数控机床生产厂商的产品有一定的历史积累,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的品牌美誉度和知名度,客户对数控机床生产厂商的品牌要求较高。
(四)资金和人才的壁垒
中高档数控机床的生产设备、流动资金、技术开发等均需要大量的资金,而且资金的投入和产品的产出存在周期性,因此对数控机床生产厂商的资金实力要求较高;另外,数控机床行业作为一个技术密集型的行业,要求企业储备一定的研发人才,一批懂工程系统、懂用户工艺、了解国内外设备的工程技术队伍,同时对每一个现场生产人员的技术和经验等要求也比较高。
(五)行业专用机床的壁垒
目前国内主流机床企业及国外诸多企业均号称进入航空航天领域,行业需求的设备专业化程度高、工艺要求高,高效专业化,对企业的研发能力、行业深耕能力要求高。航空航天零部件加工领域需要保密、体系认证、武器装备等资质,行业最大门槛在于能否进入各主机厂的合格供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可可软件交流社区

GMT+8, 2025-4-9 12:15 , Processed in 0.13853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