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软件交流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3|回复: 0

工程人到底有没有必要去学习BIM?

[复制链接]

2

主题

5

帖子

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8
发表于 2023-3-1 14: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知乎上,有个关于BIM的热门话题:“工程人到底有没有必要去学习BIM?”
其中有一条高赞回答:
“上学要你学手绘,上班要你学CAD的时候,有问的么?就是个吃饭的手艺。艺多不压身,多个手艺多条路,学BIM只有好处。”



当你为了管理一个项目,需要同时打开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电气、室内精装、景观的CAD,而各自的底图都不一样,哪和哪都对不上的时候,你越发会这么觉得。
面对庞大的信息交换,我们很多时候都力所不及。如果没有体系化的信息管理,没有可视化的信息呈现,我们很难发现CAD图纸的错误,也很难记起对哪些项目做了修改。
BIM为工程行业带来了三维可视化工具和全流程管理方式,BIM是未来的行业趋势。



如果,你对BIM还存在疑惑。我们不妨回顾下,2022年各省市出台的BIM政策,看看BIM让工程行业发生了哪些翻天覆地的变化。

2022年BIM政策回顾

1.北京市
6月23日,北京市政府办公厅发布《进一步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大力推进BIM在设计、生产、施工与运维全生命周期的应用,政府投资的新建建筑和公共租赁住房项目应在全生命周期应用BIM技术。



2.四川省
6月8日,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4部门印发《推动全省装配式建筑标准化建设工作方案》。文件表明,应用BIM、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实现装配式建筑建设项目设计、生产、施工、监管、运维全生命周期各环节的信息应用与管理,信息互通共享、监督管理协同。



3.湖北省
5月5日,湖北省住建厅开展施工图BIM审查试点工作,助推BIM技术在工程建设全过程集成中的应用。



11月18日,武汉市政府发布《关于推动建筑工业化与智能建造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大力推广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新型建筑工业化全寿命期的一体化集成应用,建立适合BIM技术应用的工程管理模式,实现设计、采购、生产、建造、交付、运行维护等阶段的信息互联互通和交互共享。装配式建筑应采用BIM技术。



4.江苏省
3月31日,江苏省建筑产业现代化推进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发布《全省建筑产业现代化2022年工作要点》,引导设计单位积极采用少规格、多组合设计方法和数字化(BIM)设计手段,提升装配式建筑设计水平。



6月22日,苏州市住建局发布《全面推进苏州市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工作方案》。提出深化新建建筑应用。全面推进BIM技术的广泛应用,强化对参建各方BIM技术应用成果的跟踪管理,探索“一模到底”“一模多用”。



5.山东省
5月10日,山东省住建厅发布《关于推动新型建筑工业化全产业链发展的意见》提及推广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推动勘察设计成果数字化交付,试点推进BIM报建审批和人工智能审图,推广BIM版商品住宅使用说明书。



6.山西省
9月8日,山西省太原市发布《山西省绿色建筑发展条例》,其中第二十二条 大型公共建筑、装配式建筑等绿色建筑项目应当应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
鼓励其他绿色建筑项目在设计、施工、运行管理中应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
应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服务费用应当作为不可竞争费用计入工程造价。



7.福建省
3月22日,福建省住建厅发布开展智慧工地建设试点的通知。提及将BIM技术主要应用于工程场地布置及管理、施工方案与工艺模拟、施工进度管理、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等的智能化管控措施。



4月2日,厦门市发布关于修改《福建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等三个招标文件的通知,提出在施工及工程总承包招标文件评分条款中增加BIM技术人员资格、BIM技术模型、BIM技术方案等因素作为评审内容。



8.广东省
6月16日,深圳市住局发布《关于支持建筑领域绿色低碳发展若干措施》,强调加快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对于符合国家、广东省和深圳市BIM相关标准和要求,经市建设主管部门评定为BIM技术应用示范项目的,按照建筑面积每平方米最高资助15元,单个项目资助金额上限为150万元,且不超过项目建安工程费用的3%。”



7月21日,广东省住建厅等15部门因发《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推动以BIM为核心的数字化技术在新型建筑工业化全寿命期的一体化集成应用,推动BIM正向设计,实现图模一致和信息有效传递,以模型为载体实现全专业信息化集成和设计协同。



2022年10月18日,深圳前海管理发布了关于征求《深圳经济特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条例(修订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告。其中,意见稿中的第二十七条提出将BIM法定化:
第二十七条【BIM法定化】前海合作区可以探索城市规划和工程建设领域的建筑信息模型技术运用。管理局深化建设工程审批监管体系的数字化改革,将建筑信息模型作为工程设计、报批报建、建设管理、运营维护、文件归档的必备要素,建筑信息模型文件与法定建设工程文件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具体办法由管理局另行制定。



12月12日,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圳市促进绿色低碳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鼓励开发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IM)的节能设计分析软硬件技术。



9.湖南省
1月4日,湖南省水利厅印发《推进BIM技术在水利工程全生命周期应用的指导意见》,提出分三个阶段推进BIM技术应用,即2021~2022年选择部分重点项目开展BIM技术应用试点;2023~2025年重大水利项目全面推行BIM技术应用;2030年底,所有水利工程广泛使用BIM技术,实现BIM技术在水利工程全生命周期应用。



10.陕西省
3月3日,陕西省住建厅发布《加快推进全省文明工地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利用BIM技术,实现施工现场可视化、虚拟化的管理,通过对施工图模型进行信息添加、更新和完善,满足施工需求,通过基于施工模型的深化设计,实现施工现场信息高效传递和信息共享,提高施工管理水平。



1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3月23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住建厅发布推进自治区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工作的实施意见,普及和深化BIM技术应用。
政策强调,2022年,制定全区BIM技术应用推进的政策、标准,建立基础数据库,基本建立满足BIM技术应用的配套政策、地方标准,指导组建企业联盟,营造良好市场环境。2022年底,全区建筑行业甲级勘察、设计单位以及综合资质、甲级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施工企业通过建筑信息模型(BIM)实施能力成熟度评价。



12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印发《关于推进建筑企业数字化应用的指导意见》,全面推进建筑企业数字化应用工作的重点任务主要包括夯实数字化应用基础、加快数字企业发展、加强数字项目建设以及推动技术创新应用等。其中,在加强数字项目建设中,对投资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运维单位和全过程工程咨询单位加快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工程全生命期的集成应用提出了明确要求。



12.西藏自治区
3月31日,西藏自治区住建厅印发《西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落实建设单位工程质量首要责任的实施意见》,提及积极推广应用“智慧化”工地,推动建筑信息模型(BIM)大数据等技术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集成应用。



13.江西省
5月11日,江西省住建厅印发《江西省住房城乡建设领域推进数字经济“一号发展工程”实施意见》,多次提及BIM。政策强调,从2023年1月1日起,申报省优质建设工程奖、绿色建筑科技示范工程、十项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三星级绿色建筑的公共建筑项目的招投标、设计、施工必须采用BIM技术;到2025年建成一批招投标、设计、施工、验收、运营管理全流程应用BIM技术的示范项目。每年评选10至20个BIM技术应用示范项目,发挥试点示范引领作用;对采用BIM技术应用的总承包企业在招投标活动中应给予加分,由招标人在招标文件中明确。”



14.黑龙江省
3月10日,黑龙江省发布黑龙江省建筑工程建筑信息模型(BIM)施工应用建模技术导则》,统一黑龙江省建筑工程建筑信息模型(BIM)施工应用信息模型的基本要求。



上述政策不仅在招投标、图审等方面提出了BIM改革措施,还出台了一系列BIM应用规范和标准,对BIM应用范围、应用点、应用深度提出了要求,部分省市还对应用BIM的项目给予优惠补贴。
如果说,上述政策的推动和支持让BIM在工程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那么2022月10月18日,深圳发布的关于征求《深圳经济特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条例(修订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告,更是首次将BIM法定化,奠定了BIM在工程行业的重要地位。



政策详情:BIM法定化,将改变什么?

未来,深圳将不会是唯一一个提出BIM法定化的地区。会有更多地区提出BIM法定化,出台更多BIM法定化措施。BIM法定化,将是未来工程行业的发展趋势,那么对于工程人到底有没有必要去学习BIM,这个答案是肯定。
我司在BIM领域深耕十多年,获得多项BIM软件著作证书和BIM大赛奖项,如果您有BIM技术咨询、软件培训、项目合作需求,欢迎关注“艾三维技术”微信公众号,联系我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可可软件交流社区

GMT+8, 2025-4-9 22:02 , Processed in 0.602655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